永定芋子包:芋仔包
芋子包是客家人的經(jīng)典美食之一,它還有著(zhù)很悠久的歷史呢?!盁o(wú)山不客客住山”、“番薯芋子半年糧”,客家人多居住山區,芋子是主要雜糧。所以吃雜糧時(shí)不斷變換口味,芋于包,芋子餃,芋子肉丸等種種食品便應運而生。芋仔包就是用芋子加適量木薯粉做包子皮包成的一種包子,制做方法簡(jiǎn)單,一般將個(gè)大、易爛的芋子洗凈,連皮置鍋內煮熟,然后取出剝去芋子皮,置簸箕內搗(爛)成芋泥后,加入適量番薯粉和精鹽,用搟面杖搟成包子皮。而內餡是瘦豬肉、香菇、冬筍(或筍干)絲、蝦仁、籮卜絲、蔥白等料,并將其剁碎,放入精鹽、味精下鍋翻炒,濾去湯汁即成餡心。芋子包包好后,擺入墊有紗布的蒸籠中,下鍋用猛火蒸15分鐘后便香氣如蝶滿(mǎn)屋翩躚,令人垂涎。此時(shí)出鍋擺盤(pán),放入麻油、豬油等調料,一盤(pán)熱氣騰騰、香氣撲鼻的芋子包就大功告成。趁熱食之皮滑滑的、嫩嫩的,餡香香的、美美的。芋子包除蒸著(zhù)吃,也可用水煮、油炸、油煎等各種烹調方法,其味各具特色。
用紅芋薯粉制皮,用肉、菇、冬筍為餡制成包,蒸食。鮮香滑軟,冷熱均宜
( 龍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