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鄧禹墓位于河南省沁陽(yáng)市(為懷慶府舊治,原沁陽(yáng)縣)城西3公里王曲鄉里村村東部,1982年沁陽(yáng)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,2001年12月沁陽(yáng)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(diǎn)文物保護單位,2008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重點(diǎn)文物保護單位。
鄧禹墓坐南面北,分地上地下兩部分。地上部分:原封土堆較大,有夯層。后逐漸削減,現存封土3~6米,南北長(cháng)54米,東西寬46米,面積2484平方米(合3.67畝)。墓地原有天祿、辟邪。天祿早年被盜。辟邪青石雕造,高1.15米,長(cháng)2.6米。為便于保護,1984年8月市沁陽(yáng)市文物管理委員會(huì )將辟邪遷入博物館“河內石苑”內保護。地下部分:地下有墓道長(cháng)28米,墓室為小磚砌穹隆頂式。在26米長(cháng)的軸線(xiàn)上,自北向南布列著(zhù)方型、長(cháng)方形的墓室5個(gè),各室的面積分別為5.28、12.42、20.77、11.9、15.37平方米。最南端墓室內有一方形石棺,四邊起槽。軸線(xiàn)兩邊分別有耳室、側室,東側三個(gè),面積分別為5.67、5.28、9.24平方米,西側四個(gè),面積分別為8.75、6.6、8.1、5.55平方米各室高度不等,最高的達6米多。12個(gè)墓室間均有縱橫交錯的甬道勾通,甬道的寬度0.72~1.86米不等,多數在1~1.6米之間。鄧禹墓的地下建筑面積為416平方米,其中凈面積136平方米。墓室和甬道縱橫排列有序,但又左右交錯,為河南省最大的一座磚室漢墓。
鄧禹祖籍古鄧國,即今河南鄧州(鄧禹的先祖鄧況于西漢中葉,由古鄧國遷往新野)。系鄧氏一世祖曼公46世裔孫、鄧氏十九世祖吾離28世裔孫、天下鄧氏公認的47世祖。鄧州市古城廣場(chǎng)旁有鄧禹太尉臺,是為紀念鄧禹為太尉時(shí),曾回故里鄧州省親、祭祖,鄧州人感念其崇先敬祖之美德而建,位于鄧州市古城廣場(chǎng)西側,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(diǎn)文物保護單位。鄧州市鄧國春秋園(鄧國侯吾離陵園)安放有漢白玉鄧禹塑像。鄧禹墓是全國現存規模較大的鄧氏先祖陵墓之一。